古典名曲點播100首, Vol. 6的詳細介紹 返回

 

  • 唱片公司:Linfair Records Limited/DECCA
  • 作曲家:巴赫小約翰‧史特勞斯
  • 系列:古典名曲點播100首
  • 音樂類型:古典音樂
  • 唱片編號:4258522
  • 中價版 / CD / 1 片裝 / 74分04秒

     

    專輯說明:

    藍色多瑙河是圓舞曲之王約翰史特勞斯的代表作,不但在當時的萬國博覽會中一舉成名,至今仍是人人朗朗上口的親切旋律。公主徹夜未眠杜蘭朵中最撩人心弦的詠嘆調,也是帕華洛帝獨家的招牌曲,全世界幾乎沒人唱得過他,其音色之豐潤多情,直唱得人柔腸寸斷。其也像G弦上之歌、莫札特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等也都是旋律絕美的名作

    [曲目]

    CD1
    no 曲目
    1
    01

    Rossini : Overture - The Thieving Magpie 羅西尼:鵲賊 序曲

     
    02

    Zeller : Sei Nicht Bos (Don’t Be Cross) 柴勒: 請勿發怒

     
    03

    Mozart : Piano Concerto No.21,K467 - 2nd movement 莫札特:第21號鋼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

     
    04

    Nevin : The Rosary 奈文:玫瑰園

     
    05

    J.S. Bach :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BWV 565 巴哈:觸技曲與賦格曲

     
    06

    Handel : Zadok the Priest 祭司薩督

     
    07

    J Strauss II : The Blue Danube 小約翰.史特勞斯:藍色多瑙河

     
    08

    Rossini : Large al Factotum (The Barber of Seville) 羅西尼:好事者之歌(塞維里亞理髮

     
    09

    J.S. Bach : Suite No.3 in D - Air 巴哈:第三號組曲–G弦之歌

     
    10

    Bizet : Serenade - The Fair Maid of Perth 比才:小夜曲(貝城佳麗)

     
    11

    Elgar : Enigma Variations - Nimrod 艾爾加:謎之變奏曲–寧羅德

     
    12

    Wagner : Overture (excerpt) - Tannhauser 華格納:唐懷瑟序曲 (節錄)

     
    13

    Puccini : Nessun Dorma (Turandot) 普契尼:無人能睡 (杜蘭朵公主)

     

    【巴赫】

    英文姓名:Johann Sebastian Bach

    國籍:德國

     

    「馬友友的巴赫靈感」影片的主題:《無伴奏大提琴獨奏曲》前一陣子風靡了許多愛好古典音樂的朋友。提起巴赫這位音樂家,對於古典音樂再怎麼不熟悉的人也都知道這號人物。

     

    巴赫世家產生了許多音樂家,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約翰巴赫。他出生於德國艾森納赫城,父親是個管風琴師,也能演奏中提琴與小提琴。約翰巴赫在家中八個孩子中排行老么,十歲時父親就去世,由哥哥收養。其兄當時已是管風琴師,巴赫課餘時就跟隨兄長學習音樂,十五歲時考進呂納堡的米歇爾教堂唱詩班學校後,開始學習管風琴。

     

    1703年從唱詩班畢業後,巴赫到威瑪的約翰恩斯特公爵的私人樂團擔任小提琴手,不久後被任命為阿恩施塔特新教堂的管風琴手。巴赫開始發表宗教音樂作品與鍵盤樂曲作品。

     

    因一些小小的「疏失」,讓巴赫對這份工作萌生去意。事情是這樣的,1705年巴赫到距離阿恩施塔特三百二十公里外的呂貝克聽一名丹麥名管風琴師的演奏,回來後卻被雇主恩斯特公爵斥責了一頓,這件事情讓巴赫決定到別處尋覓天空。1707年他來到米爾豪森,擔任布拉修斯堡的管風琴師。同年他和表姐瑪麗亞巴爾巴拉結婚。兩人婚後共生了七個兒子

     

    1708年巴赫進入威瑪宮廷擔任宮廷樂師兼管風琴師。這段時間巴赫有管風琴作品和鍵盤作品問世;加上此地宗教活動頻繁,為了讓他手下的唱詩班和樂團能有作品演奏,巴赫幾乎每個月都會寫一部新的清唱劇,這個時期堪稱是巴赫創作量最密集的時期。

     

    1716年教堂樂長去世,巴赫本以為這個位子非他莫屬,但人算不如天算,他終究沒有得到他所想要的職位,為了表示抗議,巴赫遞出辭呈。恰巧科滕的親王有意聘他當樂長,巴赫即刻收拾行李走人。科滕的風氣與威瑪截然不同,當地的宗教活動不如威瑪般盛行,巴赫並不需要寫許多的宗教音樂。新老闆反而是期望他能多寫一些世俗音樂。巴赫也沒讓老闆失望,在這個時期他有許多管弦樂、奏鳴曲、協奏曲、室內樂等不同形式的作品,著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不幸地,賞識他的老闆在1722年結婚。女主人既不喜歡藝術,也不喜歡音樂,宮廷中景象一變,讓巴赫成了一個多餘的人,巴赫不得不另謀他職。恰巧萊比錫市聖托瑪斯學校唱詩班指揮一職出缺,1723年巴赫接受這的職務。這個工作非常繁忙,既要教音樂,又要教拉丁文,還要負責該是教堂內的音樂演奏,可說是校長兼撞鐘,什麼都要做。工作任內,巴赫與學校、市府的關係處得並不好。這段時期的代表作是《馬太受難曲》。晚年的巴赫深受眼疾之苦,最後在萊比錫走完他的生命。

     

    巴赫的創作與他身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威瑪時,由於宗教活動需要,大量的宗教作品都是在這個時期產生;在科滕,為滿足老闆的需要,巴赫必須嘗試各類型的作品,他的作品在這個時期更具多元性。綜觀巴赫所有的創作,除了歌劇外,幾乎所有的音樂形式的作品他都曾涉獵。